生化流動比色皿是生化分析中用于測量溶液吸光度的關鍵耗材,常與分光光度計、液相色譜儀等設備配合使用。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固定光程(如10mm)的透明腔體承載待測溶液,使固定波長的光束透過并檢測光強衰減,從而計算溶液濃度或反應進程。

一、準備工作
環境準備:選擇一個干凈、無塵且穩定的實驗臺面進行操作,避免震動和強光直射影響測量結果。
儀器檢查:在開始之前,仔細檢查本產品及其配套組件是否完好無損,特別是流通池是否有堵塞現象,管路是否存在泄漏點。
試劑準備:根據實驗需求配制所需的試劑溶液,并確保其純度符合要求。同時準備好清洗液(如蒸餾水)以備后續清洗之用。
二、系統連接與調試
安裝管路:將進樣管和出樣管分別連接到入口和出口,確保連接緊密無泄漏。對于多通道系統,還需正確設置各通道對應的樣品路徑。
初始化系統:開啟儀器電源,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說明書對系統進行初始化設置,包括但不限于波長選擇、流量控制參數設定等。
預熱系統:讓儀器預熱一段時間(通常為15-30分鐘),以達到穩定的工作溫度,減少因溫度波動引起的誤差。
三、樣品檢測
注入樣品:通過蠕動泵或其他方式將待測樣品緩慢注入流動皿中,注意控制流速,避免過快導致氣泡產生或過慢影響反應進程。
實時監控:利用軟件界面實時觀察吸光度變化曲線,記錄關鍵時間點的數據。對于動態變化較快的反應,可適當調整采樣頻率。
數據處理:完成一組樣品測試后,及時導出原始數據并進行初步分析處理。如有必要,重復實驗以驗證結果的一致性。
四、清潔與維護
清洗系統:每次使用完畢后,立即用適量的清洗液沖洗整個流路系統,清除殘留物質,防止污染下一批次樣品。
拆卸與存放:若長時間不使用,應將所有管路拆卸下來單獨存放,防止變形老化。同時對內部進行干燥處理,放置于干燥通風處保存。
定期保養:制定定期維護計劃,包括校準光學元件、更換磨損部件等,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。
生化流動比色皿遵循上述步驟不僅能保證有效使用,還能大限度地發揮其性能優勢,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有力支持。此外,建立詳細的使用日志,記錄每次使用的具體情況及維護細節,有助于追蹤設備狀態并為未來的維護提供依據。